麥伯良:中集集團'去麥伯良式'改革
2012-08-21 21:33:59 來源:中國企業家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逆勢
面對新一輪經濟下滑,從短期和長期看中集該如何應對?這是本刊向中集集團副總裁吳發沛提出的問題。
出乎意料的是,我們并沒有得到一個頗具行動力的答案,吳發沛所有回答只透露著一個信息:以不變應萬變。“最慘的時候標準干貨集裝箱一年只做6萬個,6萬個是什么概念,現在我們可能一個禮拜就做了,那不也過來了嗎?”吳發沛說。因為他很明白,今年6萬個,也許明年就會好,你今年憋著不買,明年一定會買。
他解釋說,中集2010年賺這么多,與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策略有關系?蛻舨毁I自己也不著急,但要為明年需求好的時候做好準備,“咔咔往上走的時候,2010年只有中集的產能是最多的,那個時候牛啊,2010年4、5月份,全世界所有的大船公司都去找麥總。”吳發沛說。
能夠在熬過寒冬后,牢牢抓住客戶需求,取決于提前的反應與準備。2010年中集業務大爆發,工廠可以直接兩班生產,而競爭對手卻無法做到這一點。在中集最快的工廠,一個高中生10天就可以訓練為熟練焊工上崗,這依賴于中集培訓的速度,有些企業則需要15天;工人來到中集10天后就可以發獎金,而有些企業要晚一周。吳發沛告訴記者,市場好起來,大家都去招人,工人肯定來中集,中集招到的人也最多。
2010年,中集業績正如日中天的時候,麥伯良提出了2017年實現營收1500億的目標。其中集裝箱板塊500億,車輛板塊500億,能源化工板塊200億,海工板塊200億,其它板塊為100億。
10年前,麥伯良就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,用15年時間建立一個世界級企業。什么是世界級企業?“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最后一位剛剛過200億美金,雖然世界級企業并不僅僅是追求規模,但是數字是最起碼的要求。”吳發沛說。
不過,約合1500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對中集來說不是小數字。2011年,中集集團的收入為650億,已達到歷史高點。在進入中低增速的預期下,麥伯良并沒有調低1500億的業績目標,反而準備進一步擴張。
7月25日晚,麥伯良召集能化板塊團隊六十幾個人吃飯。飯桌上,他動員大家:“要好好把握LNG(液化天然氣)發展歷史機遇,把我們能源裝備這個業務,從今年的100億發展到五年以后的300億。”
“上次說200億,怎么今天又變成300億了?”有員工問。
這并非飯桌上的戲語,“200億是兩年前開始說的,現在情況變化了,企業的應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,要及時抓住發展機遇。你要未雨綢繆,要有前瞻性,看準了,該下手要下手,要快,不要天天研究、商量、討論,要ACTION。”麥伯良對本刊說。
誰都知道逆風行船的風險,但這并不意味著麥伯良看不清經濟大勢,或者風險控制能力不足。正如麥伯良所說,經濟處于中低速狀態,不等于所有行業都會停止增長甚至下降,他對后起的能化與海工板塊都寄予厚望。
“有很多企業為什么壽命短呢?就是遇到坎兒它就過不去了,死掉了。我們那么多板塊,東方不亮西方亮,此起彼伏,這樣就很有效地去平衡了我的周期性問題。”他所言的“自強”之道,依然是繼續堅持多元化發展之路。
麥伯良曾被外界稱作帶領中集前進的“老船長”,現在他自己把中集比作一個船隊,“船隊不管遇到多少風風雨雨,綜合起來看仍然可以穩當地前進。”